一、
“他干的导弹是瞄准中国的,而我干的导弹是保卫祖国的!”
来源:中国科技报 2016年04月20日
这句话道出了两个赴美留学生截然不同的人生,说出这句话的人叫梁思礼,是大国利器“东风”导弹的设计师。
而另一个人是他的同学林桦,他为美国设计了“民兵III”洲际弹道导弹,射程超过1.3万公里,可携带多枚核弹头,被拿来震慑中俄……
“民兵III”是美国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的“神兵利器”,为此立下汗马功劳的林桦自然被当作高级人才留在美国。早在上世纪80年代,他就拿着超过30万美元的年薪,住在西雅图一栋高级别墅里,成为了“人生赢家”。
而毅然回到中国的梁思礼,却一直住在普通的单元房里,拿着只有对方的百分之一不到的工资,无怨无悔为国铸剑,成为“东风”系列导弹的奠基人,发展出了更加先进的“镇国神器”。
来源:学习日报 2022年2月25日
曾有人问过梁思礼,如何看待当初两人的选择?
梁思礼坚毅又霸气地说出开篇那句话,并且补上一句:
“能为此(为祖国研究导弹)奉献一生,我感到无比的自豪和光荣。”
梁思礼曾说,自己的爱国精神源于父亲的教导。
他的父亲,正是戊戌变法革命领袖梁启超。
梁启超曾在家书中这样写到,“毕业后回来替祖国服务,是人人共有的道德责任。”
而他的子女,也用一生践行了这句话,堪称是满门忠烈。
梁启超一共有9个子女,其中有7人有过国外留学或者工作的经历。
但他们没有一个人选择留在国外,都相继回国,为祖国奉献一生。
有人形容梁家,“一门三院士,九子皆才俊”。
历史学家傅斯年也评价过梁家说,梁任公之后嗣,人品学问,皆中国之一流,国际知名。
梁思礼虽然是梁启超最小的儿子,但爱国两个字,从他一出生,就已经融进了他的血液里。
二、
1924年,梁思礼出生于北京。
由于是最小的儿子,又长得跟父亲很像,梁启超从小就很疼这个儿子,还给他起名叫“老白鼻”(baby谐音)。
梁启超在写给海外孩子们的书信中,经常提到梁思礼。
“老白鼻一天一天越得人爱,非常聪明,又非常听话,每天总要逗我笑几场。”
他还对梁思礼说,自己准备在60岁的时候,推掉一切社会活动,把精力放在教育梁思礼和他的哥哥姐姐上。
当时梁思礼年幼,并不能理解父亲这句话。
他更没想到,父亲竟然失信于他。
1927年,梁启超病逝于北京协和医院,享年57岁。
后来,梁思礼对父亲的印象,都来自于父亲留下的家书。
在天津市河北区民族路46号,有一栋白色的意式建筑,就是大名鼎鼎的饮冰室。
梁启超被人称为“饮冰室主人”,就是因为这栋建筑。
在这栋建筑里,梁启超曾写下无数爱国篇章,其中就包括那句流传至今的“人必真有爱国心,然后方可用大事。”
虽然梁启超没能亲自替梁思礼开蒙启智,但他留在家书中的爱国精神,却被梁思礼完美继承。
后来,梁思礼被问及,父亲对他的影响。
他说:正像我父亲梁启超,他一生忧国忧民。我受他的影响,所以他遗传给我的基因,就是“爱国”两个字。
三、
11岁那年,梁思礼考入天津南开中学。
后来,侵华战争爆发,他亲眼目睹南开中学被日军炸成一片废墟。
满目的疮痍,成功激活了梁思礼内在的爱国血脉。
1941年,梁思礼高中毕业。
关于未来该何去何从,母亲的一句话,为他指明了未来的方向。
母亲对他说,父亲生前最大的愿望,就是孩子中有人能学习科学技术,实业救国。
秉承着父亲的遗愿,梁思礼跟着三姐梁思懿,踏上了赴美留学的道路。
当时,母亲变卖了家里值钱的物件,凑了400美元给他,并且对他说:
“我能做的也就是这些了,今后一切都要靠自己。”
梁思礼刚到美国仅半个月,珍珠港事件爆发,美日正式宣战。
随后,美军用两枚原子弹,让日军在太平洋战场抱头鼠窜,但同时也切断了中美联系的通道。
在那之后的八年里,梁思礼从未得到过家人的任何接济,完全只能靠自己。
那八年,梁思礼为了省钱,曾裹着大衣在零下40多度的储物室一待一夜。也曾在罐头厂靠着冷冻豌豆,过了一暑期。
但即便再难,都没能磨灭他心中“工业救国”的梦想。
在学成之后,他拒绝了加尔顿学院优厚的奖学金,转而进入了“工程师摇篮”的普渡大学。
在大学期间,为了挣学费,他曾在餐厅洗碗、在酒店当侍者,担任游泳场救生员等等。
但即便是这样,他还是仅用两年时间,就修完了三年的课程。
后来,他先后拿下了辛辛那提大学的硕士和博士学位。
毕业后,他放弃了美国无线电公司抛过来的橄榄枝,毅然选择回国。而他的同学林桦却选择留在了美国,为波音公司服务。
1949年9月,梁思礼登上了“克利夫兰总统号”,与二十多位心怀实业救国梦想的留学生,踏上了归国的道路。
几个月后,“两弹一星元勋”王希季,也是乘坐这艘船回国。
6年后,钱学森历经万难回国时,也是坐的这艘船。
有人说,克利夫兰总统号为中国带来了工业救国的火种。
但这个火种,在起初燃烧时,并不顺利。
四、
梁思礼刚回国时,并没有立即投身于国防和航天事业。
因为那时的中国实在太穷了,工业基础十分薄弱。
由于没有对口的专业,梁思礼被调到邮电部从事技术工作,参加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建设工作。
直到1956年,他才迎来了自己真正的舞台。
这一年,国家制订了《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》,正式开始发展航天航空事业。
随后,梁思礼参与并负责起草了,其中有关于“喷气技术”,也就是导弹与火箭的相关计划。
10月8日,我国第一个正式的导弹研究机构“国防部第五研究院”(简称“五院”)正式成立。
钱学森担任院长,梁思礼担任自动控制研究室主任,成为钱学森手下十个室主任之一。
当时,国内除了钱学森之外,根本没人见过真的导弹和火,相关资料更是一片空白。
于是,他们只能从仿制导弹,开始做起。
1959年,五院决定开始仿制P-2导弹。梁思礼作为控制系统技术负责人之一,担任驻厂工作组组长,主要负责系统的仿制,和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。
1960年11月5日,代号“1059”的导弹发射成功,标志着我国导弹已经不再是一片空白。
后来这个导弹被命名为“东风一号”,如今成为我国如今使命必达的最强“快递”之一。
“东风一号”仿制成功后,十大元帅之一的聂荣臻再次向五院下达了新的命令,导弹的自行设计和研制。
临危受命的梁思礼,来不及尽情分享“东风一号”发射成功的喜悦,就再次披上军大衣,钻进了位于戈壁的实验基地。
可他没想到,他即将迎来人生中最大的一次挫折。
五、
1962年3月21日,我国自主研发的“东风二号”点火发射。
可没过几秒,东风二号就像喝醉酒一样,开始摇摇晃晃。
当时所有人的心,都被提到了嗓子眼,祈祷着奇迹的发生,但奇迹并没有发生。
21秒后,导弹完全失控,69秒后导弹坠毁,在地面炸出一个直径20多米的大坑。
东风二号,发射失败。
来源:学习日报 2022年2月25日
虽然大家知道,导弹的自主研发注定困难重重。但当真的失败摆在眼前时,实验基地观察室内,一片寂静。
在这次导弹试射之前,梁思礼曾对自己快分娩的妻子说:
若生男孩,取名为“凯”。若生女孩,取名为“旋”。
可见他对这次东风二号,报以多大的希望。
东风二号失败后,梁思礼心痛万分,几天都吃不下去饭。
后来在钱学森等人的鼓励之下,他才再次振作起来。
他依旧给自己刚出生的女儿取名为“旋”,同时他认真复盘,把这次失败写进了自己的工作簿中,取名为“失败者之书”。
后来,这本“失败者之书”上记录了梁思礼多次“失败”的记录。
其中包括,“东风二号”战斗弹抽检时,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。还有长征二号发射返回式卫星失败的原因以及解决方案等等。
多次失败的经验,不仅让梁思礼更加专注认真,同时还让他总结出一套“可靠性工程学”。
凭借这套“可靠性工程学”,我们换来的是,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创造了16次发射全部成功的纪录。
来源:中国教育报 2015年4月10日
而远在大洋彼岸的林桦也干着同样的工作,为美国设计出了“民兵”系列洲际弹道导弹,作为战略核导弹,一度风光无限。林桦也因此坐上了波音公司首席科学家的宝座,享受着高薪厚禄。
因民兵系列战略核导弹性能先进,美国人无比膨胀,在1964年10月16日,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,举国欢庆之时,美国人却泼来了一盆冷水。
他们嘲笑我国说,“中国只有子弹,没有枪”。暗指我们虽有核武器,但没有运载它的导弹。
于是,中央决定改进中近程导弹,进行“两弹结合”,发展战略核导弹,担子又一次落到了梁思礼肩上,他和林桦就以这样的方式展开了一场隔空较量……
六、
梁思礼作为该项目的主任设计师,负责控制系统设计,可就在他埋头实验时,“破四旧”的运动却波及到梁家。
当年母亲为了生存,曾卖掉家中的老宅。可没想到这部分积蓄,反而成为别人指控梁思礼是资产阶级的“证据”,受到批斗。
“梁启超之子”的身份,也没有给他带来任何的庇佑,反而让他遭受了数不清的磨难。
最让他难受的是,1968年母亲去世。他本想去奔丧,却被要求“划清界限”。
后来,梁思礼直言,没能送母亲最后一程,是自己这一生最大的遗憾。
但即便这样,他也并没有放弃运载火箭的研究。
由于洲际导弹射程远,精度要求更高,所以对控制系统的要求也直线上升。
当时,美国用集成电路解决了这个问题,但相关技术是绝密中的绝密。
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也为了日后不被他人掣肘,梁思礼大胆做了一个决定,要自己研发新的系统。
经过充分的讨论之后,最终他们决定用“惯性平台-计算机”方案,作为新控制系统的主要思路。
经历无数个日日夜夜的试验,最终他们研制的新系统,不仅减少了三分之一的集成电路,成功为计算机“瘦身”,还解决了可靠性问题,大大减少了出现事故的可能。
有了设计方案后,相关零件立刻投入生产。
可由于工厂很多高技术人才也被那场风波牵连,导致工厂生产出来的元器件都有不少毛病。
要么是焊接质量不行,要么是关键器件上有“毛刺”,大大增加了事故发生的概率。
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梁思礼不得不带着同事,亲自下工厂。
一群高级工程师,愣是在工厂不分昼夜地干了50多天,才赶出这批配件。
事后,梁思礼也因为累到尿血,住进了医院。
好在1971年,携带新控制系统的东风五号洲际导弹试射成功,让梁思礼心里的大石头,彻底落了地。
但就在这个时候,一场意外发生了。
七、
1974年,50岁的梁思礼被下放到河南正阳去养猪。
当时这个决定,遭到很多人的质疑。
他们都觉得,让一个搞导弹的技术人才去养猪,是对人才的极大荒废,也是对人才的亵渎。
但梁思礼却不以为意,笑盈盈地接受了组织的安排。
在养猪期间,他每天乐在其中,干得高高兴兴。
看着自己养的“八戒军团”,越来越胖,他反而很有成就感,还特地与它们合照。
后来,这件事儿传到周总理那里,周总理点名把梁思礼从河南正阳调了回来。
当周总理看到梁思礼后,他直言:像,实在太像了。
原来周总理当年,曾在南开大学听过梁启超的爱国演讲,如果看到梁思礼举手投足之间都有其父当年的风范,竟然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。
后来,梁思礼又作为长征三号控制系统技术负责人,继续为国家出力,并且参加了后来多个运载火箭的研发工作。
值得一提的是,林桦等人设计的“民兵III” 采用了分导式多弹头,一度保持领先地位,但它也成为了美军陆基洲际弹道导弹的绝唱,拖着老旧残躯一直服役到现在,故障频出,状况不断。
而我们的东风系列导弹继续保持良好的创新发展势头,不断更新迭代,并实现了全方位的赶超。
在这场马拉松式的隔空较量中,梁思礼和林桦到底谁是赢家,已见分晓。而梁老的一席话,彻底锁定了胜局。
八、
有人问过梁思礼,如果你不是1949年回国,而是1979年回国,或许就能躲过这些灾难和痛苦。
结果梁思礼十分生气地驳斥了对方说:
“什么话?你为什么这么说?我当初就是要在新中国成立之际回家,建设百废待兴的祖国!我以自己是第一代航天人自豪,从来不后悔!对于现在在海外留学的人,我想说,是好样的,就要学成归国。”
除此之外,他还引用哥哥梁思成的一句话说,我的祖国正在苦难中,我不能离开她,哪怕仅仅是暂时的。
1983年,59岁的梁思礼退居二线,但他并没有远离自己心爱的航天事业,而是选择重新站上讲台,要把航天的火种传给下一代。
有人问他,为何不退休养老,安享晚年。
他告诉对方说:
“人生不仅仅是短短的一根蜡烛,它是暂时拿在我们手中的火炬。我们应该让它燃烧得更加光辉灿烂,然后交给下一代。一个人回馈社会、回馈国家,大于向社会索取、向国家索取,这个社会才能前进,国家能强盛。”
梁思礼的这个回答,掷地有声。
可惜的是,有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,根本不明白这个道理。他们更喜欢大洋彼岸的别墅和高薪……
这一年,梁思礼还担任了航天部总工程师,科学技术委员会常委。几年后,他又被评选为“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。”
1999年10月1日,在建国50周年庆典,作为科学界泰斗,梁思礼被邀请参加国庆阅兵式,亲眼见证了东风系列导弹方阵作为“镇国神器”压轴出场,向全世界庄重宣告了中国维护和平使命的坚强决心。
此后,东风系列导弹仍然在不断迭代升级,“东风快递,使命必达”已成为一种大国自信。而年事已高的梁思礼仍然在默默燃烧着自己,将传递科学的火种播撒到生命最后一刻。
2016年4月14日,91岁的梁老于北京逝世,但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。
梁思礼先生生前有一句话值得所有华夏子孙铭记:“在爱国这一课,我从来没有落下半节。”
有媒体传言,大洋彼岸的林桦晚年沦为弃子,甚至被指控为“间谍”,晚景凄凉,极度渴望回中国养老,但消息无法确证。但不管怎么说,就算他有脸回来,中国还有他的容身之地吗?一切都晚了!
向梁老致敬,向所有的爱国者致敬